您当前所在位置: 晋江新闻网>>爱心城市>>美丽晋江人馆>>第一届美丽晋江人

“办学老童”洪肇战

晋江新闻网 2012-08-07 12:29


人物名片:英林镇英埔小学校董会董事长

美丽事迹:这位学校董事长大家都称他为“老董”。从小想建学校的洪肇战,从市供销社主任的职务退休后,便一头扎进筹办英埔小学的各项工作中。他大病2次,中风后行走不便,但他每天都要从家里走去学校两趟。十几年来,洪肇战在村里动员乡贤捐资,又向政府申请拨款,为学校筹集800多万元,其中自己捐出40多万元。如今的英埔小学校园占地20000多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

美丽理由:热心办学,为后代子孙造福是最好的工作。

【作家笔下的美丽晋江人】

钟情教育 矢志不渝

                                   吴谨程

西埔村北毗英林镇区,因地处虺湖之西,故名西埔。

西埔村连片的赤土埔一望无际,茂密的相思林点缀其间,村民历来以农为生,因赤贫,村中一直没有小学,这成为西埔人永远的疼痛、永远的梦想。

这其中,有一位叫洪肇战的老人,他在1997年改写了西埔村没有小学的历史。

和许多西埔村的同龄人一起,洪肇战自小就到邻村的小学读书。对于孩子而言,经风历雨尧步行跋涉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况且,“我的地盘我做主”,邻村的同学人多势众,上学时偶尔会受到他们的欺负。那时候,洪肇战就暗下决心:西埔村要有自己的学校,本村的孩子要能方便地上学。

1994年,洪肇战从市供销社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儿时的愿望让他扑进了筹建小学的紧张工作中。择地、筹资、设计,需要与许多人协调、联络,洪肇战废寝忘食地工作着。进入实施阶段,筹资的问题成为建校的关键所在,洪肇战以身作则,捐出了40万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海内外西埔村乡贤被洪肇战出资出力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捐资办学的资金陆续到位。1997年,英埔学校在西埔村拔地而起。

创办以来,英埔学校以雨后春笋般的态势蓬勃发展着,12个教学班、6个幼儿班的学校规模跻身于英林学区规模学校之列,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奖学尧奖教等资金需要不断投入。有人算起了一笔账院700多名学生中,本村子弟不足20%,也就是说,举一村之力集资创办的英埔学校,却有80%强的外来子弟共同享受这份成果。于是乎,对于学校常规的资金投入颇有微词。

洪肇战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高瞻远瞩的眼光。他仔细地分析了作为教育的目的意义,他说:“兴办教育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外来子弟是新英埔人的一分子,关心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成长是我们分内的事。”

洪肇战退休后曾经大病过两场,行走不便,但并不妨碍他每天两趟走到学校,去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去与青年教师谈心、交朋友。老师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董”。在上海住院治疗的时候,刚做完手术,“老董”就打电话回学校询问一位老师结婚了没有。可以说,他对学校的关心无微不至,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如今的英埔学校校园占地20000 多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幼儿园独立教学楼,校园内绿树成荫尧花团锦簇,各种教学设施齐全。办学十几年来,在“老董”及他的同仁的努力下,已注资800多万元。这其中,倾注了洪肇战多少心血和汗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每天早晨,洪肇战会拖着双脚,慢慢地走向学校,看着学生们在宽敞整洁的操场上做操,看着他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上课。从他温情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年迈的老人钟情教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附录】

晋江市英林镇英埔学校创建碑志

窑内、西埔、埔顶寮三村毗邻,位于晋江英林村南端,原是偏僻农村,村民世代务农为生。村贤深感文化教育之重要,于1943年各村靠借民房办私塾,为子侄启蒙,历时十余春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村子弟于1953年入龙西小学就读,开始接受正规教育。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地理人缘也发生变化。1994年三村从龙西行政村分离出来,联建西埔行政村。以首任董事长洪肇战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离退休干部倡议建校办学,各级政府鼎力支持,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响应,慨解义囊,于1996年秋择址启土兴建英埔学校。19976月,教学楼和宿舍楼竣工,9月即招生开办完全小学并附设幼儿园。1999年在教学楼东侧续建综合大楼,使校舍更趋完整配套。

英埔学校占地10000多平方米,实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实为求学育才之理想场所。为启迪后昆,铭记前贤创业艰辛,奋发振兴村校,俾能英才辈出,谨铸碑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