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晋江新闻网>>爱心城市>>美丽晋江人馆>>第二届美丽晋江人

“践诺之家”英林供销社员工群体

晋江新闻网 2012-08-07 17:40


人物名片:英林供销社员工群体

美丽事迹:为了一个承诺,历经5任主任,英林供销社员工30多年来像照顾自己亲人一样细心照料一孤寡弱智老人。“30年前,出于怜悯之心的老主任接收了当时只有20多岁弱智的李池池,成为供销社大家庭中的一员;从此,孤儿李池池有了一个家。接收池池之后,一共换过5届主任,都把池池当成是一家人。”现任供销社主任施永坤回忆说。1995年供销社食堂关闭后,供销社员工们就自己合伙煮饭给李池池送三餐。3次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一共花去了近20万元,除了晋江慈善总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英林供销社员工在施永坤的倡导下一共为李池池垫付了近10万元。

美丽理由:为了一个庄严的承诺,这个群体30多年来历经5任主任,自发照顾一位低保老人。

【作家笔下的美丽晋江人】

亲人

                                         许谋清

王愿坚著名的小说《亲人》,写的是战争年代,将军的战友牺牲了,胜利后,这位将军一直瞒着那位盼望儿子凯旋的父亲,每月按时给他寄生活费,后来,年迈的父亲到城里来看望儿子,在家里,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相互回忆着往事。将军为了不使自己的言行露馅,他处处小心,费尽周折千方百计使这位失去儿子的老人相信眼前就是亲生儿子。在时空的错位中,将军情感跌宕,他一时回忆起牺牲的战友、艰苦的战争年代,一时又看到老人佝偻的身影、布满皱纹的面孔。当他们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时,浓浓的父子之情感天动地。

这是战争留给我们的伤痕,也是战争留给我们的财富。

而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身边也有一曲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美好赞歌。那就是英林供销社的职工,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这位老人名叫李池池,40多年前,他随父母从福州来到英林,开了一个小小的理发店,糊口为生,李池池从小弱智,没有生活能力。“文革”中,理发店被取缔了,一家三口沿街乞讨,不久,老两口先后去世,留下了弱小的李池池,附近的群众看他可怜,凑钱帮他葬父母,又把他送到当时的公社,公社领导只好又把他托付给英林供销社的主任陈而尤。

李池池是幸运的,他迅速有了一个新家,在这里又得到所有供销社人员的关爱,大家其乐融融,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销社接连换了5任主任,1995年,供销社的食堂关闭了,李池池的吃饭又成为麻烦,但是,现在的他不是无家,有那么多的人关心他,大家轮流煮饭,他身边有着无限的爱。

2007年,人过60,身体的各种毛病开始发作,先是眼睛看不见,到医院检查,确诊患有青光眼,供销社的员工互相商量,凑足1万多的手术费,帮他恢复了视力。

这以后,年迈的李池池不断地生病,脑出血,骨折,一件件事情接踵而来,供销社现任主任施永坤发动全体员工奉献爱心,从住院到请护工,3年时间,花费了20多万元。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供销社的同志40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原本无依无靠的老人,感动着社会,晋江慈善总会和各界爱心人士捐赠了10余万元。

现在,李池池老人已经痊愈出院,可是,下肢瘫痪,没有办法独立生活,于是,施永坤他们又联系了石狮一家养老院,让老人家安享晚年。当然,每年28千元的花费由供销社的全体员工来承担。

这样的亲情你见过吗?如果说,王愿坚正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才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饱含深情的伟大心灵,那么,今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又一次见证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伟大仁爱。

【延伸阅读】

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首歌的词作者黄奇石,系晋江东石人,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