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充满信心
——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
资料照片
“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公路、水路建设投入是“十五”时期的2.2倍
●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5%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较好基础
记者:您到国家民委以后,走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给您留下哪些深刻印象?
杨晶:去的地方很多,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两个地方。一个是青海的循化县,是撒拉族自治县,我到了建新村,村里主攻三大产业,一个是辣椒,一个是薄皮的核桃,一个是牛羊养殖业。除此之外,通过帮扶,一大批撒拉族老百姓走出高原,走出大山,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创业,他们称之为“拉面经济”,开餐馆,开拉面馆,出来的人占村里人口的比例接近40%。他们自己总结为“赚了票子,盖了房子,培养了孩子,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NT:PAGE=ijjnews$]
第二个村就是西藏林芝的一个门巴族村,他们把散居在深山里的门巴族群众集中到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按规划建设了一个新村,这个村既有很好的居住条件,又有很好的学校、卫生室和活动场所。村民们一步从原始生活状态,跨入了我们新农村的现代生活阶段里。
记者:从您描述的情况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您认为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晶:总起来看,“十一五”时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具体来说,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国家共投入167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公路、水路建设,是“十五”时期的2.2倍。三是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比如,新疆的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青海是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云南是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四是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目前民族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5%。2009年,民族八省区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2001年的3070多万人下降到1450万人。五是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局部生态明显改善。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绝大多数在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记者:您认为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杨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重视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出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和保证。
国家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全部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或安排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使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充分享受到了西部大开发10年带来的成果和变化。仅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的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就有14个。这些文件,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家在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时,明确要求总体规划和各地各部门的发展规划要重点向民族地区倾斜。同时,积极编制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专项规划。据统计,仅国家制定实施或支持地方实施的专项规划就有15个,包括《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以及《新疆南疆三地州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云南省扶持莽人克木人发展总体规划》等,对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NT:PAGE=ijjnews$]
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在对8个民族省区、30个自治州实施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又将53个非民族省区、非民族自治州所辖的自治县纳入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此外,还在扶贫、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加大了专项资金投入。“十一五”以来,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民族八省区财政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及累计安排5个自治区的投资规模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这些资金投入,帮助建成了一批机场、高速公路、水利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大家熟知的对口援藏、援疆外,一些地方如湖南、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也积极探索利用本省资源对口支援本省民族地区,收到良好效果。
民族事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还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在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和西部边远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群众收入和加大民生投入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杨晶:对。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以55个少数民族为主的,55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千差万别,生活的区域、发展的基础、生活方式、文化特点都不一样,由此造成的不均衡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现在正逐步地解决这种不均衡,慢慢地走向均衡,但这要走很长的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对“十二五”期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您有什么想法和期望?
杨晶:“十二五”期间,国家民委将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等三个专项规划来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这些规划不仅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还将更加侧重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完成“十二五”规划,对于我们从事民族工作和民族事业的同志来说,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任重道远,充满信心。
任重道远,是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特殊困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我们全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改变。
充满信心的理由: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二是经过“十一五”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三是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和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力度还会更大;四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足,积极性更高。有这么好的条件,任何人都不能不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感到信心十足、精神倍增。未来五年,我们要争取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作风,不负重托,不负众望,全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共同迈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杜小思』[NT:PAGE=ijj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