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总理连说两个“没有想到”的农村带头人
——记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坡李王村党支部书记李福成
做个有文化的村支书
李福成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人”。读文件、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一有空闲,他还会把国家大事和党的农村政策以诗歌的形式书写在村务公开栏里。
考察时,温家宝总理与李福成有一段对话:
温总理问道:“前两天的雨对小麦收割和夏种影响大不大?”
李福成回答:“没啥影响。下雨加快了小麦成熟,也有利于夏种。俺还作了一首诗。”
总理说:“念来听听。”
“喜雨催麦老,穗齐粒粒饱。”李福成笑着回答。
“下一句呢?”总理饶有兴趣地问。
“喜雨促秋管,秋季能丰产。”李福成掷地有声。
“好,好!”朴实的诗句赢得了总理的赞扬:“你这是‘五言诗’,很压韵,特别是‘催’字和‘促’字,用得特别好。”顿时,欢快的笑声便弥漫在金色的麦田里。
李福成是个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的人。他往往会把党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给群众。如,他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惠农政策归纳为“四补”(粮补、种子补、农机补、家电补)、“四保”(医保、农保、学保、低保)、“一优惠”(计划生育独女户、双女户优惠),每到茶余饭后,村里的群众都会聚到一起,听李福成宣传党的政策。村民李根标说:“李书记只要一打开‘话匣子’,比听说书都过瘾。”
怕吃亏就不要当村干部
坡李王村党支部有这样一条规定:是党员就要事事走在群众前头,是干部就要处处比群众先干一步。“七坑加八洼,晴天下雨都害怕,雨天趟泥水,天晴刮风一身沙。”这是坡李王村群众对以前村里道路的形象描述。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2008年,李福成带领村干部一起跑项目、筹资金,终于筹得了修路所需的大部分款项,但还有近3万元的资金缺口。他主动捐出2000元,并发动儿子捐3000元,兄弟捐1500元。大家被他的义举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村委会主任王文献捐2000元,其他班子成员每人1000元。在他们的感召下,村里群众踊跃捐款,很快凑足了修路资金。不久,村里三条总长2600米的“爱心路”便完工通行。
李福成不仅是农村政策的“实践者”,村务管理的“好当家”,联系群众的“贴心人”,还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全村多年来没有不孝敬父母的,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没有赌博偷盗的,没有搞封建迷信活动的,整个村庄邻里和睦、民风淳朴。